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电视剧大会主论坛:为“好剧”拧成一股绳

广电时评 2023-10-22

围绕如何“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这一焦点,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等8位嘉宾在主论坛上作精彩分享。



作者:牛春颖 张新


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于6月5日上午在厦门开幕。本届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

开幕式后,主论坛接续登场。围绕如何“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这一焦点,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等8位嘉宾作精彩分享,虽发言维度不同,但都围绕“好剧”展开,体现着“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干劲儿和精气神。

高长力以《紧跟时代脚步,以温暖的基调底色反映火热现实生活》为题作主旨演讲。演讲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加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是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二是以温暖的基调底色反映火热现实生活,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高长力首先辨证解读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的关系——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现实题材是类型划分,现实主义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方法。现实题材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多,但不是必须采用现实主义方法,比如《三体》《天才基本法》《开端》在超现实设定的框架中描绘现实生活,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也不局限于现实题材,许多优秀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善于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比如《功勋》在拍摄《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时,几乎“复刻”了一场真实战斗,有效增强了作品真实感。

高长力指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是电视剧工作担当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电视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电视剧艺术攀登高峰的必由之路。

现实题材是攀登文艺高峰的突破口,那么,如何深扎、如何发力?高长力表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跑线,继续为时代放歌,并对接下来的创作提出具体建议:胸怀“国之大者”,加强主题电视剧创作生产传播;进一步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优秀作品;以培根铸魂为己任,挺立起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精神脊梁;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反映好矛盾问题和人间苦乐;让人民成为主角,为人民创作、向人民学习。

发言过程中,高长力提及《在一起》《功勋》《山海情》《人世间》《大考》《超越》《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三体》等近年播出的电视剧,这些作品在观众心中,又有同一个标签:好剧。

好剧带来好数据。大会现场发布多维度电视剧传播数据,解读优质剧集的无限潜能。

2023年1月至5月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最新数据显示,电视剧的播出比重为34.1%,电视剧户均观看时长进一步提升,达到74分钟……现场,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袁敏发布了最新数据,并总结了近三年电视剧播出与收视的趋势特点。

电视剧“领衔”直播电视内容供给市场。电视剧播出比重三年来均超30%,是其他节目类型的两倍以上,稳居荧屏主角。电视剧户均观看时长逐年走高。电视剧观众群体规模庞大,稳定覆盖全了全年大屏观众总数的85%以上。黄金时段首播新剧创作精简化趋势凸显。近三年的黄金时段电视剧中,首播电视剧平均集数分别为40.9集、39集、36.9集,今年1到5月的数据为36.1集,精简化趋势愈发凸显。

好剧背后有无规律可循?作为电视剧的制播者,这需要长期思考、不断破题。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袁锦贵是闽剧创作者代表,“红色三绝”系列电视剧总策划。据他介绍,他和团队从福建众多的创作素材中萃取了革命历史题材这一创作方向,以担负红军长征总后卫的红34师为原型创作了《绝命后卫师》;以当年闽西红八团红九团为原型,以当年“四大暴动”,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为主线,创作了《绝境铸剑》;以当年红色交通线传送情报的动人故事,创作了《绝密使命》。

“创作者要讲究创作素材特色”,袁锦贵说,这样可以防止一哄而上、同类同质叠加的创作现象,让电视剧这一文艺园地,异景纷呈,百花齐放。

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华策影视董事长赵依芳的发言也围绕“找规律”而推进。她说,“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 这十二个字怎么做好?其实并不容易。她认为,找准选题,一定要强调观照时代性人民性的精准的“那一个”;讲好故事,要求问“故事里的人”;拍出精品,品质品相之外还有什么?在人人都能看见的品质品相之外,精品还拥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一是真,二是魂,三是情,四是风,五是新。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之为高品质?或者说高品质剧集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

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认为,观众的满意度、播放用户数量、完播率等业务层面的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但在此之上,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等更应该是高品质创作的题中之义。他认为,要想持续产出高品质的作品,比拼的还是内力与耐力。毕竟,好的作品才可以同观众打出“共鸣的响指”。

创作出与观众真共情、深共鸣的作品,对于电视剧创作的“全产业链”而言,一个都不能少。

制播方负责让作品 “眼前一亮”,行业协会则在凝心聚力、维护行业生态上“有责有为”。

中广联合会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经纪人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申亚东介绍,委员会成立近一年来,重点围绕“四个一”部署工作,即完善一个制度(行业准入和资格认证制度),加强一个培训(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建设一个学科(行业学科建设),搭建一个平台(艺人经纪线上平台)

目前,线上平台“有戏”APP已完成1.0版本开发,正进行2.0版本设计模型搭建。经纪人委员会将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打造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演艺人才队伍,弘扬文娱行业新风正气。

影视创作是一门复合艺术,其中,畅通文学与影视之间的渠道非常重要。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介绍,中国作协致力于搭建文学作品版权开发体系,畅通文学转化影视渠道。目前,我国文学与影视深度融合的基础发展格局已形成,以文学滋养影视,以全媒体传播体系承载人文精神,必然成为新时代文化版图的演变趋势,中国作协愿为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绘就浓厚文学底色。

电视剧创作的新特点、新现象足可圈点,这个过程中, “新生代”持续被关注。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正关注 “新生代”创作力量。他说,近年通过优秀作品崭露头角的不乏一批新锐的青年导演、编剧、演员、包括制作公司和制片人等。同时,新生代力量不仅仅狭义地指年龄上的新生代,许多前辈——如执导《大江大河》的孔笙导演,执导《觉醒年代》的张永新导演,执导《人世间》的李路导演等,都在转译新时代文化语境,创作出新主流作品。

近三个小时的主论坛“内核”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行业凝聚智慧和力量,推精品、攀高峰。会议由中广联合会副秘书长周然毅主持。

>>中关村论坛上,京津冀广电局有新动作

丨关注

>>增强现实、竖屏直播,和“神十六”一起奔赴苍穹

丨一线

>>这些纪录片拍出了“科幻轮廓”

丨纪录

>>线上追剧、线下打卡,“影视+”释放新动能

丨产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